小村中的智慧农场——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西墕沟村
当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当“农田智慧”遇上“数字化”,当“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晋中市榆次区有这么一批新农人,他们是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的首批成员,是有才学、有技能、有热血、有想法的一批创业大学生。在北田镇西墕沟村中,这些“新农人”化身“兴农人”,探索“鱼菜共生”,升级“菜篮子”,打造“共享农场”,丰富“果篮子”,将高科技融入农业种植,传统小村变成了智慧农场。
“菜篮子”有“大乾坤”
你听过稻田养鱼吗?这种看似新型的种养方式已有许多年的历史,在南方更为常见。西墕沟村展开了对这项绿色低碳农业的新探索,引进“芊源科技”,克服北方寒冷气候,建起了“鱼菜共生”基地,在全方位模拟南方温度的温室大棚中,将养鱼和种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成为鱼肥菜壮的高品质生产基地,也成为研学、娱乐、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鱼菜共生”即养鱼的水经过微生物分解,过滤后作为“营养液”滋养循环池上种植的蔬菜,蔬菜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水体得到净化后,又回流到鱼池,供鱼生长,形成科学的协调共生。
“鱼菜共生”水培蔬菜
2015年,晋中市芊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芊源农业”)聚焦新型农业,在北田镇东祁村引进“鱼菜共生”项目,建设基地。2019年,公司承建的“鱼菜共生”展示模型陈列于晋中国家农高区科技创新展示中心,引起了省内外农业界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验,芊源农业逐步攻破了基础设施建设、无土栽培等多重难关,自主研发出新一代“鱼菜共生”系统。
2021年,西墕沟村的村干部得知芊源农业在邻村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立即与该公司取得联系,组织芊源立体循环农业项目团队,于西墕沟村建立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园,该基地占地16400平方米,建有6座现代农业生产示范日光温室大棚。
入户不是土地,而是大棚,种植不需要土,养鱼亦不需要换水,成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径。当前,西墕沟村以温室大棚为载体,以加厚帆布池为容器,简化工厂化养殖系统所需的烦琐净水设施设备,推动实现一年四季生产。在村内,3座水产养殖温室以“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主要生产模式,单个温室安装有10个养殖池,搭配约200平方米的漂浮板种植槽及生物净化池,并在关键位置使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极大节省了用工成本。养鱼水实现一水多用,可以同时输送到盆栽蔬菜温室、立体栽培温室和沙培种植温室。与传统种养模式相比,“鱼菜共生”模式不仅能有效节肥省水、减少虫害、提高蔬菜品质,而且增加了种养面积和产量,综合生产效益更高,可进一步实现渔业、蔬菜种植业循环可持续发展,提升榆次区“菜篮子”“果篮子”供应种类和质量,为榆次、太原周边地区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有效推进西墕沟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在大棚中,公司对各类鱼种和菜类进行了高密度养殖实验,经过前期试养,在这种模式下适合高密度养殖的鱼类有罗非、鲈鱼、银鳕鱼等品种。经过多次实验,适合种植的盆栽菜以生菜、油菜等叶菜类为主,种植槽主要种植水芙蓉和水翠,既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也可供人食用,而种植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就会减半。
“鱼菜共生”作为一种复合产业,要攻克的难点不少,最直观的就是容易造成“水用不好,鱼养不大,菜长不好”。鱼菜一体养殖,二者一水共生,相互制约,鱼的排泄残渣多了容易导致水质变坏,不利于鱼的健康生长和菜的养殖。水循环是整个共生循环系统的关键,如此高密度的养殖,同时要保持一年四季持续化种植,就必须保证水循环系统的稳定。蔬菜叶子发黄不能施肥用药,养鱼不能用激素,如若养菜的农药和喂鱼的激素进了水里,蔬菜根茎就会被影响,也会杀死硝化池中的微生物。
“鱼菜共生”养鱼池
目前,芊源农业已经在“鱼菜共生”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优化配置,形成了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实现经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鱼菜共生”基地的建设为西墕沟村村民提供了许多岗位,村民可以修鱼池、盖大棚、修枝剪叶,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周边农民就业创业、增产增收。应用良法,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果篮子”盛“大产业”
近年来,西墕沟村因地制宜,在探索现代农业种植方式以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深挖休闲采摘农业等特色旅游资源。
2022年,西墕沟村联合山西果果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子东部建立果果里农场。如今,该农场已经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设施园艺科普体验基地。农场以樱桃种植和园区采摘为主要模式,采摘园共有5个大棚,1—3号棚种植樱桃,4号棚种植温室草莓,5号棚种植温室大樱桃。
1—3号棚的樱桃拥有萨米托、美早、黄蜜等品种。这些品种从大连、四川等产地引进,果大微甜,价格适中。在果园中,樱桃种植采用生物有机肥,以更新的技术保质保量,升级樱桃品质。
4号棚的草莓不再长在地上,而是采用架式栽培技术,长在空中,采用基质种植和自动化喷淋等栽培方式与技术。与传统草莓显著不同,“空中草莓”不需考虑换地和涝渍危害,只需更换基质,就可实现长期种植,打破了传统草莓2—5月的旺季瓶颈,生长周期延长,使得消费者在非旺季也能食用到鲜美的草莓。
5号棚的温室大樱桃更是“黑科技”满满。棚内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安装温度、湿度监测设备,实现了高科技智能自动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光照调控和温度监管。大棚下的有机大樱桃外形美观,口感丰富,全年可种植,极受消费者的欢迎。
此外,采摘园区设立有小小动物园、科普共享菜园、科普体验区、桑葚采摘区、软枣猕猴桃种植试验区和露天樱桃种植区,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采摘体验,非常适合消费者研学娱乐,享受新时代的田园生活。
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种养销一体化循环,消费者在城市周边就可以采摘到新鲜的水果,新型的农业共享方式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增效、村民增收。如今,农场的果品种类越来越多,订单不断增加,果果里农场已然成为西墕沟村的一项特色产业。
“菜篮子”“果篮子”满满当当,乡村振兴路上才有“好丰光”。下一步,西墕沟村将继续发挥当地林果特色资源优势,围绕北田镇百里蔬果田园文化体验廊带,进一步让西墕沟村的智慧农场从“智变”走向“质变”,在小村落中做好现代特色农业大文章。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陈亚丽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