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焕发产业新活力——记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西源祠村

时间:2025-01-09 13:41:22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张春兰

  西源祠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近年来,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创新发展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西源祠村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村子景观

打造“非遗小镇”

  西源祠村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仅7千米的距离,且自身文化遗产底蕴深厚,是打造“非遗小镇”这一宏伟蓝图的最佳实践地。村“两委”携手平遥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务实的行动,共同绘制了“西源祠茶坊街非遗小镇”的绚丽蓝图。这一项目的核心,是将散落于村落间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汇聚一堂,不仅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传授技艺的舞台——即创办各具特色的工作室,还促进了传承人之间的技艺交流与灵感碰撞,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西源祠茶坊街非遗小镇”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平台,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与活态传承的积极探索。项目团队深入挖掘并整理了西源祠村及其周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细腻的剪纸艺术、精美的刺绣工艺、古朴的陶艺制作等,通过搭建非遗技艺展示平台,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光彩。同时,创办非遗传承工作室,为传承人提供了稳定的创作与教学环境,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薪火相传。此外,定期举办的非遗文化节,更是将非遗文化的魅力推向高潮,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同见证并参与到这一场文化盛宴中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非遗小镇”的吸引力与体验感,西源祠村还别出心裁地引入了创意市集和手工艺体验工坊等互动环节。在创意市集中,游客可以淘到各种由非遗传承人亲手制作的特色手工艺品,感受传统与创意的完美融合。而在手工艺体验工坊,游客则能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验剪纸、陶艺等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从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魅力。这些互动环节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还促进了文化消费,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小镇”的成功打造,不仅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西源祠村及其周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与经济动力。这一项目的成功实践,无疑为其他乡村地区探索文化振兴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发展富硒产业

  西源祠村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农业发展的战略号召,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村委会的积极引领下,村民们纷纷参与土地流转,将原本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产业。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西源祠村成功培育出了包括富硒土豆、富硒玉米在内的多种优质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因其富含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硒元素,而在市场上独树一帜,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

  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些富硒农产品的附加值,西源祠村并未止步于产品的生产阶段,而是着眼于未来,积极构建品牌体系。通过注册商标,为产品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村里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利用这些平台展示产品特色,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此基础上,西源祠村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优势,建立电商销售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方式,村民们能够直接面对市场,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生产,实现精准营销,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显著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极大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得以实现,西源祠村成了绿色农业发展的典范,为周边乡村乃至更广泛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建设农业观光园

  为了极大地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与体验,西源祠村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生态植物园以及保存得近乎完美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别具匠心地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区。这一观光园不仅是对悠久传统农业的一次深情致敬与现代化复兴,更是现代农业技术与乡村旅游理念深度融合、交相辉映的创新典范。园区内,不仅精心复原了水稻田、莲藕池等传统农业景观,重现了那份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宁静与美好,更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生态农业体验区,为游客提供了一扇近距离接触自然、亲身体验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奇妙旅程的窗口。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亲眼见证生命的蓬勃生长,还能亲手参与种植、灌溉、采摘等一系列农事活动,深刻感受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此外,园区还别具心思地规划了一片亲子互动乐园,旨在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活动,如亲子种植小课堂、自然探索寻宝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增长农业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这样的设计不仅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生命、珍惜资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添上了宝贵而难忘的一笔。总之,西源祠村的这一农业观光园,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生动再现,更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成功探索,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心灵与感官的双重盛宴。

实施古堡保护与旅游开发

  西源祠村的古堡古民居是发展旅游的一张王牌。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村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流转、租赁等方式,收回了多座院落,进行了道路、立面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将散落的古民居串点成线,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除此之外,西源祠村对村内的文保单位进行了保护修缮,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古民居和古堡资源,巧妙地将这些历史遗迹融入现代旅游开发中,开发了一系列风格各异的民宿和康养项目。这些民宿不仅保留了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独特韵味,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既能感受历史沉淀,又能享受舒适便捷的住宿环境。康养项目则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如森林瑜伽、山间徒步、温泉疗养等健康养生活动,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达到身心放松和健康管理的目的。西源祠村还积极策划古堡文化节、古村落摄影展等活动,增强古堡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努力,西源祠村不仅保留了古堡的历史风貌,还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民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

绘就发展蓝图

  深化文化产业融合,打造特色非遗小镇。西源祠村应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以“非遗小镇”为核心,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举办非遗文化节、开设非遗技艺体验课程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提升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西源祠村应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可以探索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将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加强乡村旅游规划,打造宜居宜游新家园。西源祠村应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水平。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同时,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时光的流转中,西源祠村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智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从古老的文化遗产到新兴的绿色农业,从静谧的古村落到热闹的乡村旅游,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展望未来,西源祠村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潜力,打造更加繁荣、美丽、宜居的新家园,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目光,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共同期待,西源祠村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照亮更多乡村前行的道路。

  编校:陈绪绚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