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双管齐下

时间:2024-12-28 14:53:28来源: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文字:王晨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解决城乡发展日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为其提供人才支持,采取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内容,以及学校设置的对学生的考评体系以及对教师实施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激励手段均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高职院校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的意义

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其实现人生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高职院校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畜牧业的养殖技术等理论知识通过到乡村实地操作进行运用,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高职学生不仅能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等,其综合素养将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升。高职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助力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能够获得职业成就感,也能在乡村振兴中找到人生目标和方向。概括而言,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成长机会,借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高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理论技术助力乡村发展,能帮助高职学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乡村发展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掌握技术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加持。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获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即在教学时,不仅向学生传授农业、畜牧业等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助力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升其动手能力,如此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乡村发展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简言之,高职院校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成长为实用型人才。例如,高职院校在电商专业开展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向学生传授电商运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技能,积极开展实训项目,可以助力学生内化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如此能够助力学生发散思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乡村特色产品开辟销售渠道,进而通过解决乡村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发展乡村经济。总之,高职院校开展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能为乡村提供人才支撑,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

  高职院校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不断拓展其教学空间和教学规模,结合乡村发展的具体需求,增设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在乡村设立校外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空间的拓展和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其教学质量会随之提升,其教育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但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升。例如,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其开展的教学内容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更是无从谈起。随着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以有效整合和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素养较差,无法流畅地借助互联网搜集资料,进而也无法了解到乡村产业的发展状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也更是困难。在教学方法上,当前一些教师在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模式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有效助力学生内化知识。

考评体系尚待完善,激励手段单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正逐步向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方向转变。然而,其在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上存在问题,制约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教师在进行考评时,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即仍以理论知识测试为主,忽视学生的技能动手操作情况,因此,其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无法满足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激励机制是促进教师积极实施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然而,高职院校在激励方式上的单一性和不灵活性无法发挥出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不同年龄、性别的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需求不同。例如,相较于年轻教师关注职业发展路径,年长教师更关注工作强度的平衡与职业成就感等。然而高职院校在设计激励手段时,并未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无法调动教师实施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模式的积极性。并且高校设计的激励手段较为单一,大多数为绩效奖金等物质奖励,缺乏精神激励手段,这进一步削弱了教师实施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模式的内驱力,导致教师缺乏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考评体系的动力。

院校的培养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主要为乡村输送符合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使用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并未开展深入的实践观察、行业数据分析以及系统性调研,仅按照教材开展教学。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未将乡村产业调研作为实施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导致其开展的部分课程教育内容滞后于乡村的产业需求或与乡村产业发展不匹配。具体而言,乡村产业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农业、畜牧业、文旅、电商等,由于高职院校课程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所以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内容难以满足乡村产业的具体需求,难以与乡村的产业发展情况相匹配。乡村振兴背景下,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普及和农村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趋势,并且部分乡村已经逐步向智慧农业转型,但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依旧以向学生传授传统农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为主,忽视现代农业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的教学课程,如此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课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学生学习后,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难以满足乡村发展的技术要求,其在毕业后,需要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并且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逐渐崛起,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掌握电商平台运营、数据,分析、农业物联网等新技能,但高职院校在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的过程中,忽视了新兴领域的技术培养,将重点放在传统领域上,如此会导致高职院校人才供需与实际需求之间的错位。

提高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质量措施

高职院校完善师资条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是培养乡村振兴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师是提升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质量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呈正相关,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充分发挥出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教学的作用,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完善师资条件。其一,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农业、畜牧业等领域的专家走进校园开设专题讲座,通过案例分析和现场操作示范等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各行业的最新技术、设备和实践应用,以促使教师更新其知识体系。并且高职院校还应该与政府建立合作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引导教师将教学内容与乡村产业需求相匹配,需要帮助教师深入、详细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热门人才需求,如此才能引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基于此背景,高职院校应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到校讲解乡村振兴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并且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助力教师熟悉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教学工具,以帮助教师在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和交互式教学。其二,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如此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师资条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大多为农村地区,教师无法开展面对面的教学。在此时,教师如若能够灵活且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在学生实践时,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基础上,获取教学支持,从而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此外,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需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弥补当前教师结构中理论强、实践弱的短板,补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完善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评价制度、激励制度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完善评价制度和对教师的激励制度,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出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能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评价体系方面,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增加多维度指标,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情况、知识内化情况等加入评价标准中,如此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在教师实施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改变对教师的激励制度,提升教师落实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应在教师等级工资的基础上,设置绩效奖励,而给予教师绩效奖励的标准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教师在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模式中的实际表现、学生的实践效果等均可以作为给予教师绩效奖励的标准。除去一些物质奖励外,高职院校还应设置一些精神奖励。例如,与职业晋升相关的荣誉奖项,提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概括而言,高职院校完善课程的科学评价制度以及对教师落实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激励制度,能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与培训向高质量方向进一步发展。

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与职业一体化教学内容

  乡村振兴的动态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推进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如此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乡村产业需求的变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地域特色。当前,部分乡村地区正逐渐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及时增加、调整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更前沿、更实用的智慧农业技术,以促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乡村地区,帮助农户优化种植流程、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户收入。此外,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蔬菜和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一些乡村地区开始种植绿色有机产品,对此,高职院校需开设无公害栽培技术、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治等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实训活动,以助力学生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种植出高质量的绿色蔬菜。概括而言,高职院校丰富、完善教育与职业培训内容,能够推动乡村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监审:苏子君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