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以产兴村——记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乡宋家沟村

时间:2024-12-28 13:07:54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陈绪绚

  宋家沟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乡,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还坐拥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和全国唯一的一段宋长城,自然风光旖旎。古时宋家沟被称为“顺家沟”,其名字蕴含着“一帆风顺”的美好愿望。然而,尽管它是一座拥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村落,其发展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宋家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始于2017年6月21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宋家沟村考察调研,号召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一嘱托成为宋家沟村全体干部群众心中的座右铭,他们牢记领袖的期望,努力拼搏奔小康,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从昔日的小山村向旅游网红村的蝶变。

困境突围:易地搬迁启新程

  谈及岢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山,“岢岚”二字仿佛承载着两座大山的重压。该地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问题严峻,“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两大难题,如同两座沉甸甸的大山,长久地压在岢岚的肩头。宋家沟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条件艰苦,是岢岚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2017年,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周边14个村的近300名贫困人口搬迁至此,宋家沟村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解决了一些地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如今,已有600多户人家在此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如破晓曙光,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宋家沟破茧重生的关键抉择。政府精心规划安置点,斥资建设宜居新居,水电气暖一步到位,通信网络全域覆盖。周边村庄百姓如候鸟归巢,齐聚宋家沟,开启崭新生活。东沟村村民挥别40年漏雨石屋与驮水苦旅,喜迁新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幸福满溢;口子村百姓们告别坡地劳作之艰,在宋家沟寻得多个就业机会,收入攀升,生活焕彩。易地搬迁,恰似神奇魔杖,轻点之下,生活困境化为乌有,希望之苗蓬勃生长。

产业融合:打造农文旅新亮点

  “这西瓜真是脆中带沙,沙中带甜,瓜香浓郁!”游客们纷纷赞叹道。在宋水街两旁,满载货物的小花车上,摆满了宋家沟村的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西瓜、食用菌、杂粮等农产品,绿色生态、品质优良,赢得了游客的青睐。这一切,都得益于宋家沟村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上的大胆调整与创新。

  宋家沟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依托7万亩(约46.67平方千米)野生沙棘林和5500亩(约3.67平方千米)人工种植沙棘林,办起了食品厂,开发出沙棘药茶、沙棘饮料、沙棘功能食品等一系列产品。这些沙棘产品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也打响了宋家沟村的品牌知名度。

  2021年,宋家沟村引进了北京夏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 500多万元建成了农光互补智慧温室大棚。这些大棚充分利用了当地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好的优势,实现了农光互补、绿色清洁、能量互补、阴阳结合、智能控制。阳棚部分因温度高、光照充足,以种植番茄、芝麻蜜甜瓜、水果黄瓜等反季节高端果蔬为主,主要发挥观光旅游、田园采摘、技术示范等作用。阴棚则因面积小、光照时间不足,以种植金耳、黑皮鸡枞菌等各类高端食用菌等喜阴作物为主,充分发挥其创造经济效益的作用。智慧温室大棚的建成,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种植户们通过大棚种植,年增收可达万余元。


智慧温室大棚

  七夕佳节,古代有项传统活动名为穿针乞巧,少女们手执绚烂彩线,竞相穿越精心排列的七孔银针,最先成功者即获优胜,此举象征着对智慧与精湛女红技艺的祈求。这份美好的愿望历经千年传承,现已转化为现代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财富秘籍”。在勤勉与才智的推动下,宋家沟村的妇女们凭借“剪”“绣”“塑”等精湛手艺赢得了众多游客的喜爱,“巧手坊”也因此成为她们展示才艺、创业致富的活动中心与基地。

  宋家沟村深挖县域内历史文化、航天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优质资源,通过创新文化服务供给,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打造集“绿色生产+观光休闲+研学教育”深度融合的精品果蔬生产基地和文旅发展综合体。在“6·21”乡村文化旅游季期间,宋家沟村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文旅推介、点歌会、农特产品展销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23年,宋家沟村成功举办了首届蔬果采摘节,年收入5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获利5万元,也为4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乡村旅游是宋家沟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宋家沟村依托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村庄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增收。如今,宋家沟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宋家沟村历史悠远,文化灿烂,其古建自然资源是乡村旅游创收的重要来源。最为人称道的古迹便是宋长城,其修筑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当时,岢岚作为北方和西北的重要关卡,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此宋代政府在此地修筑了长城,以加强防御。宋长城的修筑范围主要围绕岢岚县城周边,从县城东山一直延伸至王家岔村,全长约20公里。它依山势而建,蜿蜒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般横卧在大地之上。这段长城不仅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现存宋代长城遗迹,更是在中国长城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另一古迹宋家大院建于明朝,占地1.5万平方米。作为村庄的历史见证,既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地政府和村民也依托这些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游客们可以沿着古迹徒步,感受文明的更迭变迁。这些举措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宋家沟村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对大院的建筑结构进行细致的修缮和维护,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对大院内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等艺术元素进行了保护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艺术魅力。此外,宋家沟村还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宋长城、宋家大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升了村民和游客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宋家沟村集民俗风情、山水休闲、农耕体验于一体,形成了农文旅三产融合基地。如今,宋家沟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美乡村。

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宋家沟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宋家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成立“节节高”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参与农业、文旅等各类产业经营,提高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在党建引领下,宋家沟村紧抓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创建契机,采用“1+1+1”模式,即1名干部或1名党员包联1座大棚、联系1户农户,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在务工就业的同时,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宋家沟村还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员积分管理活动,设立勤劳致富岗,由党员牵头成立务工队,从事大棚育苗、种植、栽培等工作,拓宽就业渠道,解决移民搬迁后的就业问题。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不仅让宋家沟村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果蔬采摘活动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村民移民搬迁之前,宋家沟村民们电力需求极少,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饲养家畜、打零工以及采集山林中的特产。随着人口增多与生活条件的改善,用电需求也随之提升。为此,国网岢岚县供电公司积极承担起易地搬迁乡村的电力配套任务,共投入89万元用于配网建设,完成了2个台区的新建与改造,并将低压线路全部改为地下敷设,有效杜绝了私接乱拉的“蜘蛛网”现象。同时,电表箱、电缆分支箱等设施外部均加装了装饰框,不仅确保了安全可靠性,还提升了美观度。

  2018年,宋家沟村完成了整村全面对标提升,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宋家沟村围绕“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这一核心,投入资金高达千万元,开展了涵盖易地扶贫安置、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优化及特色景观整治的综合性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举措,宋家沟村成功脱贫,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抽水马桶和暖气等现代化设施。与此同时,村庄亦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工作,陆续建立图书室、卫生室、学校、党员活动室、村史馆以及文化广场等设施,成功塑造了一个既保留浓厚乡土气息又配备完善公共设施的生态友好型宜居新村。

  宋家沟村还注重村庄的整体规划和景观改造。村庄从实际出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就地取材,结合宅基地改革等政策,对村巷道、街道、庭院、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了景观层面的改造设计。通过硬底化、铺装、种植行道树等方式进行提升改造,村庄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庄还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融入,如村标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提炼与糅合,使村庄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在生态环境方面,宋家沟村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大力推进了绿色发展。由于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土层深厚、气候凉爽、草资源丰富,宋家沟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了绒山羊和红芸豆等特色产业,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同时,村庄还实施了退耕还林和土地流转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乡村振兴实践硕果累累

  经过几年的努力,宋家沟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今的宋家沟村,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的典范。

  2019年,宋家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一荣誉标志着宋家沟村在乡村旅游产业上的成功探索。2020年宋家沟村继续发力,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万元,2021年成立了“节节高”旅游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总书记的祝愿——“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据统计,2023年宋家沟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120.2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33元,较2017年底增长了近三倍。村里陆续荣获了多项殊荣,包括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及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村民摊位上的新鲜西瓜

  宋家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的新动力;要注重产业融合,将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产业融合可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要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村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要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大对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水平;要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此外,要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展望未来,宋家沟村将继续秉承“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宋家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陈亚丽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