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农业信贷润泽农民

时间:2024-12-17 13:47:01来源:湖南农业大学 文字:荣 颖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与国民素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弥补农村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维持农村稳定的发展局势。基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农业信贷是最能促进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支持手段,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根据目前农业信贷需求紧缺、限制严重的状况,农业信贷能否更好地发挥对农民收入的正面引导作用,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检验。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围绕我国的农业大省,即河北省展开案例分析,将农村产出视为中介变量,从而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分析该省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农业信贷对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所能发挥的作用。

文献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界强调农民处于贫困状态,遇到的核心问题是自有资金比较缺乏,需要依靠外部资金获得支持,依靠金融机构的投入来实现各种生产活动,因此在农村金融理论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农业信贷补贴论。发展中国家纷纷实施相关金融政策,以农业信贷补贴论为基础,以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为目的开设金融机构,但效果不尽人意。鲍彻(Boucher S R)等2006年选择秘鲁农村地区进行调研,了解到农村区域中几乎四成的农民不能自主获得相应的农业信贷。穆罕默德·阿姆贾德·萨利姆(Muhammad Amjad Saleem)2012年针对巴基斯坦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发现农业信贷供给对农业产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信贷投入对种子、化肥等工业投入因素方面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劳伦斯·奥萨·阿菲亚娜(Lawrence O Osa Afiana)和伊克楚库·科克利特(Ikechukwu Kelikume)2016年指出,农业始终是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及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做了很多贡献,在对1986-2013年银行业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时,能够发现进行改革且新增信贷供给的区域,其农村产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实际上,农业信贷供给在尼日利亚地区,发挥的积极影响微乎其微,这意味着货币当局的自助信贷配置并未帮助农业形成规模扩张,急切需要切实落实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突破不同种类信贷供应的桎梏。

  国内研究人员在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相关性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研究。胡修林(2018)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贷款可以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基于此,农业信贷能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与农民收入的增加。王杰(2020)认为,财政支农和农业信贷政策能够对农民收入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借助农业技术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是一个长久之计,由于农业市场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产生的损益表现出相应的落后性特征。常健聪和康晖鋆(2021)把中国所有省份进行划分,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以中国所有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前提,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而验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何种作用。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业务能够明显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差异化的信贷业务在农民收入水平提升方面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同时,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在各个地区,对农民收入水平产生的影响也千差万别。

  借助研究分析可知,农业贷款能够给予农业经济增长充分的支持。已有研究侧重农业信贷、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年收入和农业产出的作用,而国家宏观视角分析是农业信贷效率问题的核心,并没有太多具体分析地域层面影响差异的研究。文章对照已有研究,结合对比分析的结果,主要从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等方面入手,从区域层面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建设性意见。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借助研究过程中的面板数据手段来弥补截面数据与时序手段之间存在的缺陷。

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

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机制

  农业信贷是金融创新服务,满足了农民的资金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信贷对农民增收的直接影响机制,必然离不开资金要素的支持。一方面,通过信贷支持,农民有能力投资新品种,加大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农业信贷可以帮助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快速恢复生产,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收入的稳定性。此外,信贷资金还可以用于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如支持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帮助农民从单一的生产者转变为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经营者,增加收入来源。

  农业信贷,作为农村资金投入的关键供给者,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高效处理,也是资金投入的大趋势。这样,就能保证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收入随之增长,从而产生“滚雪球”效应。

农业信贷以农业产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间接影响机制

  农业信贷协助农民借助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优化其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相关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出的增加,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农业领域,通过利用农业信贷资源,能够更好地开展科学技术培训。例如,组织农民赴外地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邀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进村,面对面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建立多样化的生产合作社和协会,提升成员的市场竞争力。以上种种措施都有助于增强农民的劳动生产技能,确保农户之间能够就技术展开沟通和探讨。致力于单一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也可以借助技术沟通和农业信贷的使用,进一步加强其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农业产出,促进收入增长。

  结合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以下两点假设。

  假设1: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这表明农业信贷在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假设2:农业产出对农业信贷推动农民收入起着中介效应,因此,形成了“农业信贷—农业产业—农民增收”模型。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数据来源

  文章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在2012年至2021年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分析。以2012年至2021年间《中国保险年鉴》《河北金融年鉴》《河北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作为主要依据。

变量选取

  1.被预测变量:农民收入。采用河北省不同地区地级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来代表。

  2.说明变量:农业信贷。通过农村人口人均化的形式表示农业信贷,农村人口人均化的计算公式为:

  3.中介变量:农业产出。采用农业产出的总值代表农业产出。

  4.非相关性变量:采用农业发达程度、财政发达程度、政策环境三个维度来确定非相关性变量。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说明农业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存款规模反映金融发展水平;涉农补贴代表政策环境。表1包含以上变量,并对具体的变量作出解释。

表1 变量解释

模型的构建

  对假设1的测试,检验农业收入与农业信贷的关系,若假设1通过,则农业信贷能够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益的兑现。

  对假设2“农业产出对农业信贷推动农民收入起着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运用中介效应的验证手段,验证农业信贷能否在农业产出的推动下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建立以下3个回归模型:

  在模型中,河北省不同地级市通过i来表示,年份通过t表示。其中,需要进行中介效应验证的被预测变量为Revenue(农民人均年纯收入),Output(农业GDP)是中介变量,Credit(农村人均农业贷款)是说明变量。对涉及第一产业比重、金融机构存款规模、涉农补贴等内容的河北农村金融特点和农业生产特点的不相干变量,通过X表示。c*、b*、a*代表待估计参数。

  此次实施中介效应测试的目的,是探讨农业产出在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是否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该中介效应验证过程分为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验证公式1,以检测农民收入(被解释变量)与农业信贷(解释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c*的数值是否显著。假如c*的数值显著,并且其数值为正数,则表明农业信贷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反之,应立即终止该项测试。

  第二步,继续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验证公式2,目的是检验农业产出(中介变量)和农业信贷(解释变量)两者之间的回归系数a*的数值是否显著。假如a*数值显著,并且其数值为正数,则证明农业信贷的发展有益于农业产出的提升。反之,应立即终止该项测试。

  第三步,再次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验证公式3,本次测试主要关注农业产出的回归系数b*的数值是否显著。如果b*的数值显著,但是农业信贷的回归系数c*的数值不显著,这证明农业产出发挥了100%的中介作用;反之,如果c*的数值与b*的数值均显著,但c*的数值相较于b*的数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则证明农业产出在这一阶段中起到了部分的中介效应,而农业信贷仍然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

表2 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由回归模型计算所得。

实证结果分析

基准回归

  利用Stata15.0工具,文章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基准回归方法,验证公式1、2、3。相关的基本结构如表3所示,第一列的分析旨在检验农业信贷是否能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其结果显示农业信贷的系数为正,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农业信贷能够有效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从而验证了假设1。

  在公式2中,线性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农业信贷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1%显著水平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也具有促进作用。

  在公式3中,根据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在农业信贷提升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引入农业产出之后,农业信贷和农业产出两者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并且数值显示为正数。此外,引入中介变量后,农业信贷的估计系数减少了0.1473,这证明农业产出在农业信贷推动农民收入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的中介效应。根据计算,中介效应所起的贡献率大概为62.47%(a*b*/c*),该结果验证了假设2。

表3 基准回归

        数据来源:由回归模型计算所得。

稳健性检验

  加入无关变量之后,回归结构详见表4。

表4 稳健性检验

       数据来源:由回归模型计算所得。

  第一列的数据主要用于检验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从结果来看,农业信贷的回归系数为正数,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这证明了农业信贷确实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根据公式2的线性回归反应的结果来看,农业信贷与农业产出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出线性相关性,农业信贷的回归系数变化为0.2130,这进一步说明农业信贷能够促进农业产出增长。在公式3的线性回归分析中,引入农业产出作为中介变量后,结果证明在农业信贷推动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农业信贷和农业产出两者的估计系数值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表现为正向关系。同时,同时,农业信贷的估计系数降低至0.0445,表明农业产出在农业信贷引导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中介效应。通过计算,中介效应的比例约为62.47%(a*b*/c*)。

结论与建议

  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河北省农业信贷是否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分析在农业信贷是否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农业产出是否能发挥中介作用。从研究结果来看:第一,农业产出在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这说明农业信贷的确可以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第二,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两种研究方法,证明了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证明了农业产出作为中介变量时,其中介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更加证明了农业产出在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两者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证明了在农业信贷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存在“农业信贷—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信贷—农业产出—农民收入增长”这两条传导机制。由此可见,为了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农业信贷的支持力度。

  为了构建更加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前提下,建议相关部门从以下两方面优化政策和措施。第一,激发农民办理农业信贷的热情。一方面,政府需要持续加大对农业信用贷款的补贴力度,缓解农民的贷款压力;另一方面,银行需要持续创新农业信贷产品,尽可能降低农业信贷市场的准入门槛,从而使农业信贷市场建立合理有效的竞争格局,实现农民各种各样的农业贷款需求。第二,大力支持并鼓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产出。河北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最近几年已经制定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同时对标京津冀高端市场诉求,不断推动科技、绿色、品牌及质量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大力凸显河北省自身特色农业的优越性,既可以支持地方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也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具体而言,河北省需要深入调研省内各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及传统种植习惯,明确各地的优势作物和特色农产品,如沧州金丝小枣、赵县雪花梨、承德板栗等,通过科学规划,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辨识度;扩大品牌营销,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组织参加国内外农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手段,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编校:茹志威

  网络:吴飞飞

  监审:牛勇雯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