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桂林市资源县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时间:2024-11-19 14:10:51来源:资源县委党校 文字:王凤姣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展现红色文化资源强大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提供新引擎。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老区独有的优势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资源保障,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但从广西桂林市资源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情况来看,存在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红色文化资源未能深入挖掘、缺少特色旅游品牌等问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进而阻碍乡村全面振兴。因此,有必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途径,引入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模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互促互融。

红色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

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当地居民文化自信,提高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第一,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地方历史的物质载体,承载着当地人民独有的情感与记忆,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展现资源内部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强化当地居民归属感,提高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其凝聚力,共同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第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演艺、旅游等相关产业,展现地方传统民俗、技艺等特色要素,增添地方特色文化趣味性,从而拓宽传播途径。第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具有显著的育人价值,通过将其运用到地方教育中,既有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家国情怀,又有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为地方特色文化的继承发展注入活力。

催生特色旅游产业

  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催生特色旅游产业,为旅游业提供资源保障,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第一,红色文化资源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情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有利于吸引各地游客亲身体会革命英雄的艰苦历程,感悟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第二,红色文化资源以遗址遗迹为载体,还可开发出相关旅游产品,如文创、体验活动等,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及趣味性,有利于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第三,通过整合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连接各地红色旅游线路,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共同打造资源各异、优势互补的旅游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资源。第四,通过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打造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强化当地旅游业影响力、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第一,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还可推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第二,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需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为当地生产奠定基础,强化乡村整体发展效能,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产业转型。第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吸引广大人才回乡,为乡村各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桂林市资源县的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虽为桂北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但红军却三次经过了这里,如红七军北上过资源、红六军团西征过资源与中央红军长征过资源等,留下了许多的遗址遗迹,现已发现遗址遗迹共15处,还有红军烈士墓116座。这些遗址遗迹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文化价值颇高。

  目前,资源县高度重视对红军长征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政策。例如,修缮红色遗址遗迹如油榨坪公堂、粟传谅故居等;大力修建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如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纪念馆、党员群众初心馆等,作为红军长征文化的物质载体。

资源县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现状

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强化

  资源县红色文化产业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强化,各部门职责混乱,导致监管效果不佳,影响当地旅游业与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第一,红色文化旅游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大多数从业人员只具备初级资格证书,无法保障旅游服务质量,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也影响乡村旅游业发展。第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工作人员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具备良好的历史素养及能力,但资源县缺少相关研究人才,难以深入解读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影响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阻碍红色旅游业持续发展。第三,相关部门缺少相关宣传推广经验,不了解游客对红色旅游产品实际需求,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效能低、缺少专业宣传营销方案,不利于提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与红色旅游业竞争力。第四,相关部门未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没有定向培养一批专业人才,缺少专门负责红色旅游产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红色文化资源经济效益不高。

缺少数字化技术的灵活运用

  资源县缺少数字化技术的灵活运用,不利于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影响红色旅游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阻碍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发展。第一,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中没有引进VR或AR技术,缺少互动式体验,使得大众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长征场景,游客参观兴趣不浓厚,阻碍了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二,在推广资源县红色文化时,相关部门未使用互联网平台,缺少对数字化宣传途径的运用,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广度,不利于促进红色旅游业协同发展,影响乡村经济建设水平提高。第三,相关部门未创建数字化资源馆,不利于统一管理红色资源,也未使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传感器,缺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监测,影响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安全性。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资源县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缺少配套的设施与设备,不利于促进红色旅游业有序发展,影响乡村振兴建设效率。第一,当地政府未完善旅游线路交通设施,部分乡村交通运输条件差,道路缺少及时维修养护,难以容纳大量游客,易导致游客流失,影响红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在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中,相关部门未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缺少足够的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影响资源县整体形象,不利于塑造特色品牌形象,制约当地高质量发展,阻碍乡村振兴。第三,相关部门未带动相关服务的升级,包括餐饮、住宿、水电、通信等,缺少统一、全面的红色旅游服务体系,降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效益,不利于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资源县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本地红色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缺少高质量的顶层设计,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一是特色旅游品牌匮乏,相关部门未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没有打造突出的旅游大亮点,缺少特色红色旅游品牌建设,降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效能。二是缺少全方位的红色氛围,未联合县内各地红色旅游景点,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分散,红色元素缺少重点,影响经济效益。三是对红色遗址遗迹利用度不足,大多数游客只会短时间停留,未充分展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魅力,影响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阻碍乡村全面振兴。

缺少特色旅游品牌建设

  资源县缺少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未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个性化品牌,不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资源县缺乏明确且独特的品牌定位,没有精准地提炼出资源县红色文化旅游的核心价值与特色,难以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例如,未突出自身与其他地区红色文化的差异点,导致游客对资源县红色旅游的印象不深刻,无法形成强烈的旅游吸引力。资源县未创新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模式,降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影响了资源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资源县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仅停留在表面,未充分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打造出具有复合性和深度内涵的旅游产品,无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的消费频次和消费金额。

资源县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策略

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县应当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旅游管理、资源研究等复合型人才,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人才保障,改善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态势。首先,当地政府应制定人才补贴政策,为旅游管理、资源研究、市场营销等领域吸纳专业人才,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队伍专业性,为地方特色旅游业提供人才保障,从而实现资源县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专门从事红色旅游业相关工作,引进优秀毕业生作为工作人员,确保红色旅游服务质量。再次,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内部培训,邀请领域内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分享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经验,到其他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实地学习与考察,强化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最后,相关部门应制定激励策略,鼓励从业人员勇于创新突破,寻找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新路径,设计多元红色旅游产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

  资源县应当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宣传、开发力度,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充足资源,带动当地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第一,在红色旅游服务中,应用VR、AR技术,搭建数字化红军长征场景,为游客带来生动、丰富的体验感受,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互动性,提升游客满意度。例如,在“老山界”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推介中,通过开拓新兴宣传渠道,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红色文化,提升资源县红色旅游影响力。第二,相关部门应开设各平台社交媒体账号,如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定期发布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拓宽当地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吸引各地区游客,促进红军长征旅游业发展。第三,相关部门应创建数字化红色资源档案,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健康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确保其保护有效性。

优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

  资源县应当优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备,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提高特色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相关部门应完善红军长征过景点交通运输状况,改善乡村道路,确保游客通行顺畅,在合理范围内容纳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例如,完善“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观光步行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全面的黄金旅游圈。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分布旅游地公共厕所与停车场,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玩环境,增加垃圾处理设备,改善乡村卫生状况,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三是提高红色文化场所接待水平,包括餐饮、住宿、通信等,在各类服务接待设施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统一的红色旅游生态。

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资源县应当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化资源规划顶层设计,打造红色旅游核心圈,实现各部门与乡镇的协同作战。第一,资源县应打造“一核心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从空间上联动所有红色文化基地与纪念场馆,提高红色旅游服务的竞争力、影响力,为游客带来一系列优质红色旅游产品,提高游客满意度。第二,除了红军长征资源,相关部门还应挖掘当地少数民族风情、山水田园及其他旅游资源,设计一批观赏性强、价值高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第三,相关部门应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红军长征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保存乡村传统文化生态,实现资源县乡村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红+绿”特色旅游品牌

  对红军长征过资源遗址遗迹优质旅游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开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猫儿山、八角寨、天门山、资江灯谷、五排河、宝鼎瀑布等山水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农业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少数民族资源等旅游资源融合开发,致力打造“红+绿”“红+古”“红+特”“红+今”等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红军长征过资源段红色旅游品牌。要继续深入开发两水苗族乡红色资源。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充分利用塘洞村红军遗址遗迹多、分布面广的优势,加强红军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纪念设施的提档升级,将该村建成集纪念、学习、体验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点。

  在资源县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还存在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强化、缺少数字化技术的灵活运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缺少特色化旅游品牌建设等问题,降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桂林市资源县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提出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优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绿”特色旅游品牌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编校:王文娟

  网络:吴飞飞

  监审:李保燕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