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红色力量

时间:2024-11-14 13:41:15来源:中共丰县县委党校 文字:李 昱

  在当下的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能使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进一步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中国的根基和底色,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立国之本。随着红色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通过深度挖掘现有的红色资源,逐步改变地区的风貌和建设,可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收入,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也能够参与到地方的建设当中,让农民生活更加美好,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深度分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尤其是关注红色文化的挖掘,特色化产业的建立,乡风文明建设等,可以让人们过上物质富足、精神富足的生活。

徐州丰县的红色文化

  徐州丰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该县首羡镇更是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首羡镇飘扬的五星红旗,也证明了当地被红色文化所沁润,展现出了浓郁且坚毅的红色精神。在红色教育基地中,各种遗留下来的老红军文物资料等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充分彰显出老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英勇的革命事迹。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概况

红色文化概述

  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不同深度上所泛指的范围不同。在广义层面上,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都归属于红色文化;而在狭义层面上,红色文化则是指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所产生的革命文化。此外,站在地域环境上,将红军路过或者驻扎的区域,或者是创建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视作红色文化地区。在学术界,并未针对红色文化的主要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但核心在于蕴含红色精神力量和新时代下党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

乡村振兴概述

  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理论基础,可助推乡村文化建设、渗透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工作之一,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振兴是重点。为此,进入到新时代之后,通过深度挖掘各地区的红色文化,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也能够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内涵,持续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两者之间的关系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赓续红色血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带动地区的发展,实现乡村人民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能够加强乡村乡风文明的建设,而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内涵,需要准确把握红色文化的精神寓意,开展多文化交流,丰富当地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能够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另外,在两者物质逻辑方面,红色文化的挖掘能够进一步振兴乡村的建设,由于各地区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存在差异性,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所孕育出的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经济和财富价值。在产业建设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出其价值所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徐州丰县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宣传方式落后

  在乡村地区的发展中,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十分关键,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和特色存在差异性,红色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与支柱,也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徐州丰县,当地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融合了当地的人文特色,展现出了地方人民的精神风貌,但在文化宣传工作中,其并未与时俱进地进行宣传方式的创新。进入新时代之后,其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有待更新,宣传方式过于落后,这也导致文化的渗透不足,无法建立特色化的文化产业。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作为湖西革命老区之一,是中共丰县县委旧址、丰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诞生地,这里包含了丰富的乡村资源和红色文化,如崔庄战斗、王堂战斗、李药铺地道战、湖西秘密交通线等,这些遗址中展现出了老革命家们的革命精神,也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但是,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该地并未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无法体现出地方文化的特色,也无法展现出红色文化背后的深厚历史。为此,当地政府需要重视宣传工作的开展,围绕乡村文化资源特色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利用不同的宣传渠道,大力进行文化的宣传,展现出乡村的特色,也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保护力度不足

  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文化的保护十分关键,其不仅包含了红色文化,还包括了当地的地方文化、地方习俗等。因此,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需要从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角度,挖掘红色文化的潜在价值,分析红色文化的政治引导、经济带动以及文化育人等作用。在首羡镇中,因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当地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其不仅包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也造就了其独特的红色背景。例如,中共丰县县委旧址,它见证了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和困难,可以传递出优良的革命精神。但是,目前首羡镇并未将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作为重点,地方政府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资源长期浪费,也无法带动地方的经济增长。此外,徐州丰县首羡镇虽然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但是在教育宣传工作中,并未针对文化本身进行宣传,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因此,当地需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上,深度挖掘现有的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型的产业,既能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精神,同时,也能够将红色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建设完善的产业链,带动地区的经济增长,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精神变得更加丰富。

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在徐州丰县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由于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并未注重人才的培养,且大多数的年轻人远离家乡走入城市,乡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地方的经济增长,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例如,首羡镇并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入机制,目前开始发展红色旅游和地方产业,通过加强规划管理和包装设计,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但由于地方人才不足,在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目前高学历大学生大多集中在城市,极少数人在该地区进行自主创业,这也导致地区的基础文化建设、产业建设等受到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人才的支持,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职能所在,针对乡村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人才队伍机制的建设,增加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当地乡村文化的发展。

红色文化产业链不够健全

  乡村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在地域、时间上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对地方的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并未有效进行整合和产业的建设,这也导致许多资源被破坏或者是保护不力,出现了浪费的情况。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徐州丰县将重点集中在乡村文化建筑的修缮上,还原历史风貌,通过特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但是,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旅游局仅仅只是完成景点的修缮工作,并未规划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不同景点之间文化产业链缺乏系统的合成,并未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利用,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另外,徐州丰县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当下,文化产业链并不完善,影响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当地政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可以通过革命红色文化塑造当地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特色品牌,从主题、内容、形式、理念等多个方面扩大影响,这样既能够充分凸显出地方文化的特色,也能够带动地方的经济增长。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红色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创新宣传方式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需要整合收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以及文化支撑,为乡村发展提供正向引导。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徐州丰县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注重宣传方式的创新。进入新时代,网络平台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因此,需要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在平台上大力宣扬地方文化,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也能够将文化渗透至当地,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例如,徐州丰县旅游局可以建立官方微信平台或者是短视频平台,定期更新有关地方红色产业发展以及背后的革命故事相关内容,可以使当地的村民和游客能够在移动智能平台上,了解到相关的内容。另外,在开发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大力宣传地方的特色产业,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建设更加完善,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加大乡村文化保护力度

  在各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资源存在差异性,这主要受到时代背景以及当地发展的影响。地方政府应当对乡村文化保护引起高度关注,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这样既能够通过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出乡村文化资源的优势和价值。例如,徐州丰县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区文化的特色以及类型,颁布相应的政策,呼吁当地村民参与到文化的保护工作当中。另外,针对革命遗址、博物馆、文物馆等,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对当地的革命遗址、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达到加强红色文化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目标。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利用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当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匮乏,多数大学生前往城市务工,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专业素养不高,无法参与或者是正确判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点,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展开深度的挖掘和产业的建设。为此,徐州丰县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组建一支乡村文化工作队,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阅读相关的教育文献、研究文献等,在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以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需要,充分体现出地方文化的特色。另外,还可以建立健全的红色文化人才全程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回乡进行建设,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日常教育等相关的学习,进而使得专业人才的数量逐渐提升,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产业。

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建设

  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展现出了自身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各地区政府开始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仅能够弘扬乡村文化和红色精神,同时还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在文化产业链的建设当中,特色旅游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徐州丰县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旅游局可以联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通过官方平台的宣传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这样既可以提升当地的旅游人数,也可以提升相关产业发展的速度。地方政府也需要规范市场管理,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对红色文化存在的形态、地方、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设计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比如,布袋、冰箱贴等目前流行的文创产品。而且,徐州丰县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的农产品同样受到了广泛欢迎,可以进行地方产品的销售,通过线上渠道,推进产品的营销,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当前所关注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总结目前面临的困境,包括宣传方式落后、文化保护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稀缺、产业链建设不够健全等,基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应的优化工作,创新宣传方式,加大文化保护力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特色化的产业,使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提升。

  编校:李保燕

  网络:吴飞飞

  监审:董卫娟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