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推动西丰鹿产业蓬勃发展
西丰作为传统鹿产业大县,其鹿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前景直接关乎着县域内以“鹿产业+”为核心的“两山”创建和转化成果。鉴于此,为实现破局而出,取得振兴发展的新业绩,十分有必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本县域内鹿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工作,以助力实现西丰乡村的振兴发展。
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西丰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区域总面积268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74个建制村,常住人口32.7万。鹿业是西丰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人工饲养历史悠久
西丰养鹿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1619年被努尔哈赤封为“围场”之后,西丰冰砬山一带就有猎户将捕获的母鹿进行庭院饲养,以“窖鹿”形式进行繁殖发展,为当时的宫廷提供相关鹿产品,这是有记载的首次人工饲养梅花鹿,距今近4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将沈阳更名为盛京,将“大围场”一分为二,西丰一带为“盛京围场”,总计105个围,西丰境内35.5围。1896年在西丰冰砬山下建“皇家鹿苑”,开始了有一定规模的人工驯养梅花鹿。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从动物生存所需自然环境来看,四季分明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使西丰成为了梅花鹿生长的天然良所。西丰县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19项国家级荣誉,兼具地形地势、植被覆盖、气候气温、鹿文化传统、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多维优势,为生产“绿色鹿茸”、有机鹿产品提供了保证。
产业规模行业领先
据2023年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全县梅花鹿年饲养量6.2万只,存栏3.8万只,梅花鹿养殖户210户。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共有鹿产品加工相关企业28家,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有各类鹿产品经销户约335家,年加工和经销鹿茸及鹿副产品900余吨,年产值43亿元。国内外鹿茸50%左右都在西丰加工经销,全县从事鹿种养、加工、销售人员达3.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1%。国内著名企业东阿阿胶(春天药业)、茅台健康产业集团等落户西丰,和辽宁鹿源、鹿宝堂、鹿滋堂、广丰鹿业等多家本地鹿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鹿产业规模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市县两级高度聚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西丰不断强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鹿产业发展,连续多年,鹿产业发展问题都是市县两级人代会聚焦的重要议题。特别是2023年开展“两山”创建工作之后,“鹿产业+”更成为了直接关系西丰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鉴于此,西丰自2016年制定《西丰县2016-2019 鹿业发展规划》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促进鹿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2020年又成立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发挥,在党政聚推、企业参与、全县发力之下,西丰鹿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在全面推进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进一步实现利民惠民,近年来,西丰不断探索创新鹿产业发展模式,坚持联农带农惠农。其中,在脱贫攻坚期间,通过“贫困户+合作社+集体经营”等方式,推进传统鹿业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构建“鹿产业+”生态经济体系, 通过提质一产、深化二产、开拓三产,形成以鹿产业为核心,柞蚕、中草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西丰“鹿产业+”的生态产业结构。在以鹿为媒的产业融合模式带动下,“蚕场+蒿柳”柞蚕生态养殖模式、农企联动的乡村振兴模式、拓产延链的生态产业化模式、农旅融合的价值提升模式等,得到了协调推进,并反哺鹿产业,对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助力。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好的产品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鲜明的产品联想和消费欲望,对于产业及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家梅花鹿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西丰在鹿产业标准化制定和优质化品牌形成的过程中,共制定各种鹿产业饲养标准17个,“西丰鹿茸”“西丰鹿鞭”成为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阿阿胶、茅台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并已初具产能,其系列酒产品和鹿皮胶等鹿产品一同,畅销海内外,这些优质品牌的形成,及其所展现出的优质产品质量,都进一步拓展了西丰鹿产品的市场占有度,必将助推西丰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
科技研发能力较弱
目前,虽然由研究机构、政府、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建立的科研项目实验和技术推广基地,已经逐步发挥作用,但从全县范围来看,还存在着涉鹿产品企业科技研发经费较少,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成效不明显,真正符合生物、化学制剂制作工艺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不多,能够投入生产、规模投向市场的产品较少等客观问题,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较为明显,科技支撑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其中,一些企业在使用非本地原料;一些企业的优质产品,其有效物质的提取能力不强,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上,还存在着必须克服的技术难题。
产业链建设薄弱
在一产的养殖环节,饲料加工、兽医药保障、人才技术等链条,还需进一步拉伸;在二产的深加工环节,加工链条有限,包材等延展链条缺乏;在三产的贸易文创环节,营销模式、物流仓储还比较粗放,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经纪人队伍不强,富有时代感的有效商贸模式还很弱小。
种源保护力度不够
受市场利益影响,全县各饲养场的养殖者“保种”意识还存在不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种源交流频繁、杂交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程度,应避免纯种西丰梅花鹿与马鹿等鹿种出现种源混淆,要切实降低西丰梅花鹿品牌面临的基础风险。
西丰县鹿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切实强化政府引领作用的发挥
要把政府引领的作用贯穿到产业发展中,发挥政府部门鹿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配强人员力量,明确职能,全面负责全县鹿产业全链条协调推进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加强引导、协调、推进,确保市场“无形的手”朝向政府“有形的手”所指的方向发力。
有效推动鹿品牌全产业链构建
1.培育鹿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
一是要扩大养殖规模,强化产业链基础。政策是导向,荣誉是价值。国家和省市授予了西丰诸多荣誉,西丰就必须把诸多荣誉带来的政策红利持续放大,全力争取新的荣誉和政策;要切实发挥好鹿产业园龙头牵引作用,通过企业的发展、效益的提升,吸引更多关注度倾斜向本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对社会闲置资金、欲投资资金等资金的吸引力度。
二是要鼓励、扶持生产模式创新。要切实通过科技创新、养殖模式创新的途径,有效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规范养殖标准,保证养殖质量,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要加强种源保护,以国家鹿业协会开展梅花鹿良种登记为契机,建设“西丰梅花鹿”种质资源保护基因库,提纯复壮“西丰梅花鹿”品种,维护良种品牌地位。
三是要培养技术人才。要围绕生产、防疫、改良、管理、营销等内容开展鹿产业技术培训,着力稳定鹿产业人才队伍。同时,鼓励企业引进鹿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好域内有丰富养殖经验的“本土专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建强本地技术人才队伍。
2.做强加工产业集群,拉伸产业链
要依托园区鹿只屠宰场,建设包括以各种鹿品及榛子、食用菌、山野菜等本地特色产品为原料,加工类别包括分割、制熟、烘焙、炒制、研粉、封装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打造鹿产品初加工产业集群。
3.做强主题文旅项目,延展产业链
要以西丰梅花鹿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历史重现,加以现代文化和美工设计,浓缩西丰鹿文化精髓,全方位展示推介西丰梅花鹿的文化底蕴和产品价值,使其成为国内外了解西丰、认识西丰的重要窗口。
4.突出科研引领作用,提升产业链
一是抓科研平台支撑。通过集中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为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其所需的科研场所和实验鹿只。强化对相关科研机构对西丰特色产品的科研工作吸引力。要依托“一会两站”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面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科研力量的智力支撑,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
二是抓产品创新研发。以鹿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培育一批鹿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组织鹿产品深加工企业针对鹿茸、鹿角、鹿胎、鹿骨等入食产品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着重开发系列鹿茸保健食品,鼓励开发即食食品,既可方便消费者食用,又可使其增值几倍、几十倍,为鹿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依托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在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鼓励鹿产品的品牌研发,争创几个省内、国内,甚至是国际品牌,以品牌效应拉动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抓鹿业品牌建设。要持续释放国家级鹿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效能,要从上游到下游进行规范化建设,对各环节标准进行研判,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要坚持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更加专业化、统一化。鼓励企业对目前国家或行业没有标准的产品自行制定严格的企业标准,以保证安全、卫生,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并努力将企业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要做好鹿产品认证注册,加强标准化生产。完善品牌认证标识的相关功能,建立“西丰梅花鹿”品牌运营中心,促进鹿产品生产企业使用“西丰梅花鹿”专用标志。围绕成熟品牌打造系列产品,参与到国内外各类大型展会,加大产业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
四是抓数据平台建设。依托于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和参鹿检测平台,增设鹿产业信息版块,内容包括优化养殖、规范生产、产品追溯、线上营销等子版块,从而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实时监控,对鹿只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鹿只的繁殖过程管理和优化,提供安全溯源、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增加鹿产品销售渠道,追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利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并运用消费大数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
5.打通产业发展节点,贯通供应链
一是要规范市场管理。要强化市场监管,制订符合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市场管理规章制度,及时解决处理市场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面加强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规范化管理。要引进资质企业,对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及全县鹿产业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为市场经营业户提供仓储、加工及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最终实现质量、税收、资金流、仓储、物流“五统一”管理。
二是要健全营销体系。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营销模式,依托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发展实体店经济,通过直播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形成较为完整的梅花鹿市场营销体系。在线下,为达到搞活市场、刺激创业的双重效果,重点要做好实体商铺、精品商业街培育,吸引、吸纳农村人口和返乡创业大学生开办鹿产品经销店铺,打造面向全国、聚合周边、辐射东北的鹿产品交易集散地。在线上,坚持多元化营销,成立鹿产品线上营销协会,培养直播人才,采取直播带货、创意创客、电商销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借助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展“鹿业+电子商务”“鹿业+网络直播”等商业模式,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网红鹿产品。
三是带动上下游行业。要切实打通产业链在基地端、生产端、销售端、研发端、文化端等关键节点,使上下游各个环节和所涉及的行业间,实现有机联通、协同发力,向市场提供稳定且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贯通整体供应链,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各产业协同联动促进互利共赢
打造和形成具有行业性、地方性的特色区域产业链集群,在目前来说,不论是从招商引资扩大税源方面,或是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提升竞争力方面,还是在增加群众收益等其他方面,都是一种必然和必须的选择。鉴于此,在以“鹿产业+”的核心“两山”发展定位下,壮大鹿产业链,进而形成以此为核心的产业链集群,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向上争取政策方面。首先,在鹿产业方面,省级主管部门加大对“西丰梅花鹿”种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梅花鹿种质资源、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服务,夯实西丰的种源优势。同时,争取由省级主管部门来牵头制定针对梅花鹿产业发展的补贴、用地、标准化建设、线上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其次,在“+”的方面,中药、特色果蔬、特色水稻、柞蚕、榛子、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文旅产业等,也要主动发力,尽力争取省级相关部门对西丰各领域产业相关产品的推介。
二是在加强技术交流方面。鉴于西丰现有鹿产业等特色产业高端专业性人才缺乏的客观实际,在推进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同时,各个相关产业领域要不断强化系统观念,从推进全县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形成共建共享的科研合作局面。
三是在区域品牌打造方面。除了鹿产业品牌打造工作之外,在县域内其他产业方面,都应进一步强化产品的部门监管、行业促进、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推介会、展销会等途径,切实推介特色品牌,要坚持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提质量,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转化成果,在品牌打造和效益提升中得到呈现。同时,其他相关产业领域,要主动与鹿产业品牌打造工作有机结合,在进一步形成以特色区域产业链为依托的西丰特色品牌方面,协调发力,打造具备西丰特色是产品“IP”。
总之,破解西丰乡村振兴发展的“金钥匙”在于“两山”转化,而西丰“两山”转化中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重点在于鹿产业,鉴于此,必须要大力推进西丰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通过党政引领、全域布局、协同发力、科技支撑,为西丰打赢攻坚之年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编校:罗学茹
网络:吴飞飞
监审:董卫娟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