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产业生态化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辩证地论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既要推进经济发展向绿色化转变,又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协同发展。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寄予了宁夏人民殷切期望。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亲临宁夏考察调研,为宁夏发展把脉定向,更加坚定了宁夏建设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信心与决心。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目标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的内涵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是一项长期、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量、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主要区别在于地域范围。狭义的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主要是黄河干流流经宁夏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中卫市4个市,涉及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惠农区、大武口区、平罗县、沙坡头区、中宁县13个县(区)。广义的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包括宁夏五市,分别是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黄河在宁夏境内全长397公里。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
产业生态化的内涵
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一种形式,通过“+生态”的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传统产业与自然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耦合优化,既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环境、减少排放、降低能耗,又尽可能地不破坏环境,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绿色发展理念,最终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产业生态化包括农业产业生态化、工业产业生态化、服务业产业生态化。农业产业生态化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工业产业生态化主要是绿色制造业;服务业产业生态化主要包括绿色服务业、生态旅游等。在生产过程中,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是密不可分的,产业生态化是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过程,生态产业化是生态产品价值化的过程。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产业生态化的目标
产业生态化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与市场,政府主要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领域、督促做好规划、调控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企业是产业生态化的重要主体,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索与实践而进行绿色转型;市场通过市场信号、交易平台、激励机制等在产业生态化发展中起作用。宁夏产业生态化的目标就是由三个主体彼此平衡实现的最终目标,即减少资源消耗与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占用和破坏、减少碳足迹等。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现状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沙漠边缘的过渡地带,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地理位置介于35°14′N~39°23′N,104°17′E~107°39′E之间,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全区总面积为6.64km2,同时宁夏还是全国水资源拥有量较少的省份,年均降水量150mm~600mm之间,但是蒸发量却在800mm~1 600mm之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生态环境脆弱。与此同时,宁夏全区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地区为引黄灌溉区,地势平缓,水资源丰富,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中部地区为干旱带,常年降水量稀少,土质条件较差;南部地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宁夏在资源利用方面主要集中在农牧业和能源化工等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步伐的加快,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 957元,比上年增长6.3%;人均可支配收入31 604元,比上年增长6.8%,年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城市化正在逐年凸显。
人口数量少、土地面积小,这是造成宁夏经济较为落后的根本问题。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强调,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牢记领袖嘱托,要紧跟产业变革趋势、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对接国际国内市场,稳定扩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宁夏现初步建立了以“六新六特六优+N”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宁夏经济体量虽小,生态功能却很强大,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三山一河”既构成了宁夏的基本骨架,又为宁夏人民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既要根据这样的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保护好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产业生态化转型。宁夏正在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黄河流经的九省(区)地域内,宁夏产业绿色化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在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生态旅游等方面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宁夏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笔者经过充分的调研,走访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五个市,精炼了宁夏产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的问题,总结如下。
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产业带动不足,持续增收乏力,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宁夏农业产业基本上局限在传统种养为主的较低端发展上,产业规模小,绿色生态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农产品加工类占比较低,且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产业布局较散、市场竞争力与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第二,技术支撑与产业发展存在差距。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基层技术人员出现断层,缺少品种培育、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专业人员。第三,人居环境仍需改善。在卫生死角有垃圾乱扔现象;农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不平衡,管护机制不健全,管网覆盖率和处理率不高;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单一;农膜、农药化肥、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不足,每年还有工业固废无法回收利用,只能无害化处理填埋。工业企业在延链补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上下游产业配套耦合度不足,产业精细化、高端化水平不高。第二,结构性污染矛盾依然突出,以电力、化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第三,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不够,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力度不够,不能实现协同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度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比如,宁夏的农家乐旅游仅限于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同时卖剪纸、刺绣、野菜、清真牛羊肉等土特产品,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的共性决定了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的形式单一,农家乐格局相似,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花费少,影响到农家乐的持续发展。第二,宁夏生态旅游缺乏精品。宁夏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开发过程单一,使得旅游产品内容单调、层次较低,无法形成精品,无法形成清晰明确的旅游形象,带动效果不明显。第三,整体宣传营销机制不健全。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智慧旅游系统、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游客休闲娱乐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产业生态化优化路径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
1.做好山林权改革,促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宁夏山林权改革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一大有力抓手。林业产业特色化发展。在发展林业金融、拓宽投资渠道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林制宜,无论是经果林、苗木花卉的培育,还是林副产品的采集加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等,在产业选择上都要突出特色,最大限度地延伸产业链。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食用菌、野菜、林下养殖等都属于当下较为成功的林下经济形式。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增加了森林附加值,建议以基地的形式成片种植或养殖,能更为有效地增加林农收入。
2.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宁夏农业生产依然离不开对农药、化肥的依赖,但是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会带来水体污染与土壤污染,因此,可以推广高效新型肥料,进而实现化肥的降量增效。同时,增加农田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配方以及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合有效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如高效节水技术,旱作梯田技术等,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学校培养更多的品种培育、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实现人才振兴。
3.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宁夏应学习并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合理增设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全面清理整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卫生死角。利用先进技术对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对污水管网的运行与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要提高秸秆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需要推广更高技术水平的方法,如技术水平更高的饲料化技术与基质化技术。继续提高残膜回收率,农药化肥要减量增效。禽畜粪便是制沼气能源的原材料,要资源化、商品化、产业化。
推动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
1.做好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实现煤炭替代
目前,煤炭依旧是宁夏的主体能源,在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不极端、不盲目、不搞 “一刀切”,要认清现实、因地制宜。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压减、关停、转产产能过剩的企业,减少煤炭消费。二是实施集中供热、拆除淘汰燃煤锅炉、耗煤设备节能技改等,减少煤炭消费。三是实现煤炭能源在生产、运输、利用过程中的清洁高效。通过余热利用、清洁煤、节能燃煤锅炉等技术与装备,减少污染物与碳的排放。四是加大能源技术的示范运用。碳捕获、利用、封存技术(CCUS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燃烧化石能源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回收利用。五是控制能耗增量、降低能耗强度,在“双控”目标前,坚决做到对标达标。
2.开发并使用低碳能源,努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
开发并使用低碳能源,从源头开始减碳降碳,构建风光水火氢多能源一体化综合发展示范区。一是统筹推进“绿氢”这一可替代能源的全链条发展。近期需要解决的是降低制氢成本、安全可靠的运储方式、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问题,同时,对电解槽新材料的更新换代、降本增效等问题可做长期基础性研究。二是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存储力与利用率。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途径,提升风电、光电的发展空间。三是增加对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使用。随着天然气产量的增加、页岩气开发技术的成熟,天然气的存量已经明显增加。可以加大天然气在能源使用中的比例,扩大使用数量与范围。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信息化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知识化的具象形式;工业化是社会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的融合发展需要环境与契机。新型工业化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目前宁夏的情况来看,一是要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促进产业间的资源优化利用、先进技术的信息对接、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业务流程更加流畅。二是要整合数据形成数据链。单独的数据不足以支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要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信息、政府管理信息、服务信息、需求信息等优化整合,用数据链贯通供需通道,实现资源的动态配置、产能的精准匹配。
建设宁夏沿黄生态旅游带
随着宁夏高铁的开通,旅游交通越来越便捷,多日游的游客量明显高于以往,需要建设一批高质量、通畅性强、互补性高的旅游景点。可以建设宁夏沿黄生态旅游带,打造宁夏境内“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银川”小环线。一是在银川市建设国家公园。贺兰山既有典型的自然资源又有独一无二的遗址文化,同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极具科研价值,对于受到破坏的地区也在进行积极地生态修复,完全符合建设国家公园的标准。二是在石嘴山市建设生态科技城。整个城市将使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供电,并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落地的企业以生态科技型为主。在塑造新形象的同时,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打造健康养生产业。三是在吴忠市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试验区。吴忠市具有优良的生态农业资源,可在吴忠市打造集农业、加工、制造、餐饮、金融、旅游、康养等行业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试验区。四是在固原市建立红色旅游基地。固原市红色旅游资源数量较多但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开发仅停留在陈列图片、纪念建筑、观看讲解等初级阶段,建立红色旅游基地,兼顾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五是在中卫市展开黄河文化生态游。中卫市聚沙、山、水、园于一处,融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可以“黄河”为背景、以“特色农事活动”聚客,做好“农业+”“田园+”文章。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频发,生态环境是受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也由原来的相互制约向相互促进转变,环境、经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必然需要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来适应这一整体,而产业生态化就是这种经济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宁夏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应先行先试,探索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宁夏模式”。
编校:李晓亚
网络:吴飞飞
监审:罗学茹
终审:魏文源